[亳州]文化软实力 撑起城市发展硬道理

04-10 10:02   文艺品牌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有灵魂,城市才鲜活灵动!

近年来,亳州市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迎来了百花争艳、欣欣向荣的新局面。底蕴深厚的文化名片上,一部部精品佳作、一台台丰富大戏、一个个文艺品牌,正让亳州这座历史文化古城焕发出夺目光芒。

在亳州市花戏楼广场,亳州演艺公司演员在戏曲文化节上演出梆剧《穆桂英挂帅》 刘勤利 摄

总有一株麦子 填补文学空白

“艰难的日子如跋泥而行,虽慢,却不停向前……”

这是《总得有一株饱满的麦子》中,对主人翁谭现祥艰难致富路的描写。去年10月份,安徽省“风起江淮”大型征文活动评选揭晓。1000多篇(首)文章中,唯一的一等奖就是我市作家杨秋的这篇报告文学。该作品也填补了我市报告文学作品零获奖的空白。

文学作品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部精品佳作的问世,都将带给这座城市丰厚的精神滋养,带给群众无限的正能量。市文联还出台了《亳州市现实题材文学创作扶持计划》,鼓励、引领全市作家围绕亳州中国好人、道德模范、精准扶贫、改革创新等现实主题,讲述亳州故事、时代故事。《总得有一株饱满的麦子》,就是这种题材的典型代表作。

作品讲述的是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谯城区农民谭现祥承包土地,带领乡邻共同致富的故事。该文采用写实手法,场景描写细腻、人物刻画具体、语言平实唯美,被誉为报告文学的精品佳作。

杨秋,省作协会员,亳州市夏侯小学语文教师,最擅长小说和散文体裁创作,《总得有一株饱满的麦子》是她在报告文学领域的一次尝试。杨秋告诉记者,报告文学体裁是我市文学创作的短板,她想努力突破。为了写好这篇12000多字的文章,她十多次骑电动车到谭现祥所在的村庄搜集素材,文章成型后又经过近十次的反复修改,历时半年最终定稿。

“我要表达主人翁那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百折不挠、立誓成功的韧劲,他是新型农民的缩影,是农村新生力量的代表,就像生长在皖北大地上的一株麦子,经历了严寒后,一天天成熟饱满起来,散发出金色的光辉。他的故事能带给人无穷的力量。”杨秋说。

一枝独放不是春。

近年来,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时代发展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2013-2016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奖评选中,我市作家杨小凡的长篇小说《楼市》获文学类二等奖,孙志保的中短篇小说《鱼的眼泪在飞》获文学类二等奖。李丹崖《胃知的乡愁》荣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散文集奖。杨老黑小说《金马驹》获第四届《儿童文学》金近奖。李丹崖小说《妻子的特殊礼物》获安徽省首届法治微小说创作大赛二等奖……

其他各艺术门类均涌现了大量优秀作品。利辛梆剧《春暖花开》入选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扶贫题材微电影《雪融春归》获第三届两岸青年微电影展“最暖心微电影”奖。励志微电影《美丽的抉择》入选第三届魅力乡村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省委宣传部重点扶持、歌颂农村改革开放40年成就的梆剧《秋分》在合肥公演。

送文化到基层 送欢乐到心灵

去年的八一建军节,一场别开生面、充满活力的文艺演出在武警亳州市支队精彩上演。武警文艺小分队与我市音乐舞蹈家协会的文艺骨干,轮番表演了舞蹈、歌唱、器乐合奏、戏剧等十余个节目。

武警文艺小分队成员的演技并不专业。但整场节目中,他们表演得十分认真,与音乐协会和舞蹈家协会的文艺骨干们搭配的相得益彰,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演出前,我们组织了文艺骨干一对一为他们进行了多方位指导,不但使他们的演技得到提升,节目形式也丰富多样起来。”市音乐舞蹈家协会主席王军说,像这样的“种文化,送欢乐”活动,他们经常组织,不仅能把欢乐送到基层,还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壮大基层的文艺力量,增强基层群众文化的“造血功能”。

繁荣文化事业,不仅要送文化,更要“种文化”。

春节期间组织书法家深入乡村、社区开展义务书写春联和惠民书画活动;市摄影家协会组织摄影小分队到三县一区为中国好人、道德模范拍摄全家福和工作生活照;市文联组织戏曲家协会著名艺术家李景芝、魏建新、付宏伟等文艺名人,到三县一区的企业、敬老院、贫困村演出;11月中下旬,组织戏协、美协、书协艺术家送文艺下基层,走进蒙城县篱笆镇、蒙城县特教学校、利辛县一中,开展戏曲扶贫慰问演出、书画现场示范交流……

市文联副主席、创研联络部部长李兴田说,为了繁荣地方文化事业,真正把文化的种子种到基层,把欢乐送到基层,市文联整合了全市文艺资源,组织各个文艺家协会走进乡村、学校、企业、社区、军营。特别是走进贫困乡村、走进生产建设和教学科研一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种文化、送欢乐”下基层活动,有力地带动了基层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也增强了基层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

培育文化品牌 滋养城市灵魂

日前,一场“我和中国当代文学的缘分”主题论坛在道德中宫开讲。来自我市各行各业的文学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聆听著名文学评论家汪兆骞老先生对我国当代文人及文学作品的独到评析。

这场论坛是“道乡说道”主题系列活动中的其中一期。“道乡说道”论坛开办以来,两年多已定期并成功举办了52期文化沙龙活动。主题涉及文学、书法、绘画等内容,并成功邀请到市内外知名大家担任主讲,为市民端上了一道道精美绝伦的文化大餐。

“道乡说道”这个民间发起的文化沙龙式论坛,以保存城市文脉和传承亳州特色文化为己任,已经成为我市一个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

文化品牌与地域特色血脉相连,如果说,“道乡说道”发轫于老庄文化,那么,涡河憨腔则流淌着浓浓的涡河之韵。憨厚的腔调、纯正的地方音,这种融合了多种民间小调和地方戏曲的曲艺形式,在基层舞台上大放光彩,成为我市另一个极具地域特色的文艺品牌。

涡河憨腔传承到传承人丁延果这里后,又有了新的内容和形式。最大的特色就是将涡河憨腔融入艺术创作。《好父亲》《移风易俗》《精准扶贫重之首》《禁烧歌》……一个个脍炙人口、百姓喜闻乐见的原创节目逐渐走上百姓舞台。

近年来,我市着眼价值引领、文化熏陶,以文艺的形式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和群众性文化活动,培育了亳州梆剧、大鼓、二夹弦、利辛巾帼画会、谯城五马琴书等一大批地域特色鲜明的文艺品牌。蒙城县已正式获批“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古琴之乡”正在申创。谯城区也在积极申创“中国书法之乡”。

“文化品牌是一座城市的金字招牌和宣传名片,承载着城市的精神品格。未来,我们将继续大力培育具有亳州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争取打造更多可识别、有内涵,在国内叫得响的文化品牌。”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弘说。

展望全年 今年为人民奉献更多文艺精品

2018年,我市文化文艺事业繁荣推进,精品创作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进步明显,展览展示精彩纷呈,行业形象越来越好。在2017年省文联组织的“大淮河”主题采风创作活动中,获得2金、7银、3铜、13优秀的好成绩,综合排名位居全省地市文联第二名。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繁荣文化事业,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建成市广电中心,升级县区文化馆、图书馆,抓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方志等事业发展。

2019年,市文联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文艺工作的重要思想,围绕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重点做好增强文艺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开展“结对子种文化”“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文艺生态等9方面工作。着力推动精品创作,强化激励保障机制,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笔墨紧随时代、作品奉献人民,为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亳州提供精神力量。(郭玉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