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这里有座安徽首家街道历史文化展馆

03-01 15:59   合肥晚报   黄丹丹 程堂义

○展馆中陈列的“庐州第一枚邮戳”影印件(上)及复原图(下)

○展馆中洋商行复原场景

○展馆一角的老照片

凌家滩考古发掘,说明至少在五六千年前环巢湖文化就已达到相当的文明程度;银山智人遗址的发现,则说明早在30万年前环巢湖一带即有早期智人活动。而位于肥西古埂新石器时期遗址以东仅15公里、环巢湖附近的万年埠,毫无疑问早在新石器时期之前,就已经有先人在这里劳作生息。为了深入挖掘万年埠这一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万年埠历史文化展馆应运而生。而据了解,这也是我省第一家街道级的历史文化展馆。

悠久的千年码头

说起万年埠这个名字,可能有些人还不太熟悉。“万年埠,又名万年铺,以前是位于巢湖北岸的一个小村落。目前史书中最早记载见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合肥知府左辅编篡的《合肥县志》。”万年埠历史文化展馆工作人员郭惠子告诉我们,“随着时代发展和区划调整,万年埠在经历了肥西县和包河区等地的隶属关系后,于2017年正式成立万年埠街道,隶属合肥市包河区。”

而新建成的万年埠历史文化展馆就坐落在万年埠街道,展馆外观古朴典雅,里面分为三层,800余平方米,展陈各类历史文化资料、实物等百余件。

众所周知,古代一般地名中有“埠”的都和水运有关。而老合肥都知道,合肥东有南淝河河道水运,南有派河河道水运,那距离合肥老城区还有三十里的万年埠到底和合肥水运有什么关系呢?展馆里的资料、实物为我们理清了脉络。

据郭惠子介绍,早在隋唐大运河建成之前,江淮运河是唯一沟通南北的水道,这当中的巢湖水运也成为中国的重要水道,而万年埠就是环巢湖文化圈中一颗耀眼夺目的明珠。为什么这样说呢?

据史料记载,南淝河和派河河道千百年来自然淤塞,河口连年淤积变浅,运货的船只大多吃水较深,并不能方便地驶入装卸大宗物资。而巢湖北岸地区千百年来自然的流沙淤积和岸基崩塌,巢湖岸边部分深水区逐步变浅,恰恰在巢湖西北角形成天然深水区,成为巢湖水域最优良的深水港——北港口。“史料记载,位于北港口陆地的万年埠有两条大道直通庐州府合肥县的两个南部城门,又有大道直通至安庆府等地。这样万年埠就成为囤积、装卸大宗物资,并分运内地的理想集市:大宗的、无法由淝河河道和派河河道运至庐州府合肥县及西乡、舒城及六安府的货物,从北港口卸货至万年埠,再由万年埠从陆路运至庐州府合肥县及内陆,更远可运至六安府及大别山区。”

郭惠子还进一步为我们举例说,万年埠自然成为环巢湖的优质码头。直到今天,我们这里仍有“港口张”、“港口徐”等自然村落的地名。

军事要塞显神威

古老的地图、发黄的照片……走在万年埠历史文化展馆的一楼,我们看到,万年埠从一个小村庄发展成千年码头的轨迹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

“万年埠在环巢湖文化圈中,尤其是在巢湖北岸千百年的发展历史进程中,由于其水、陆运输的独特优势,独树一帜,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郭惠子告诉我们,万年埠不仅是一个商业上的重要港口,同时也是一个军事上的要塞。

清初沿革地理学家和学者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将万年埠以北三十里的合肥城的战略地位定位为“淮右襟喉,江南唇齿。自大江而北出,得合肥,则可以西问申、蔡,北向徐、寿,而争胜于中原。中原得合肥,则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所以,古合肥周边的土地上连年狼烟四起,战火纷飞。在三国时期,吴军大型战舰及指挥舰,如孙权乘坐的五层战舰“飞云”、“长安”,据说可乘士兵三千人,吃水很深,根本无法沿淝河逆流而上,深入合肥城下,位于合肥城南部巢湖岸边的深水港口的北港口,自然成为吴军大型战舰靠岸的必选之地。

徜徉展馆中,我们完全可以这样想象,当年孙权在此挥剑指挥吴军登陆围攻合肥城,与曹操所率魏军在合肥城周边浴血奋战;著名的逍遥津战役,孙权遭遇张辽、李典、乐进率合肥城守军出城围杀,吴军战败,孙权飞骑逍遥津向南奔逃,在逍遥津南受到贺齐率领的三千吴军兵马的接应后,向南狂奔三十里,在万年埠北港口登上东吴的指挥战舰,与诸将军唏嘘不已。

“西风东渐”的推动者

我们上至展馆三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设在大厅中间“正在搬运着货物”的两个雕像,以及他们背后“缓缓行驶承载着货物的轮船”。一艘一艘的轮船带来的是经济的发展,吹来的是西洋风。

1876年,中英签订了《烟台条约》,芜湖成为当时安徽区域内唯一的开放通商口岸。次年,芜湖海关成立,对外开放。芜湖港,作为古江淮运河的长江起点,对巢湖乃至合肥、六安、寿州一带的货运,自古就十分繁忙;成为开埠口岸之后,芜湖对江淮之间的经济、贸易的发展更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此时的万年埠在“西风东渐”的进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知道,李鸿章家族创办的利济轮船公司的小火轮,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首次驶入巢湖,驶向合肥、巢县、三河等地。而据了解,无法驶入南淝河、派河等的部分大型货船,即停泊在巢湖北岸的北港口:大量巢湖北岸的农产品、茶叶,经由万年埠,运至芜湖参与国际贸易;而芜湖港卸下的大量西洋物资,如工业设备、民用产品等,又经由万年埠流向合肥、六安、寿州等地区。”郭惠子说。

有关资料也记载,经由芜湖港,经过万年埠运至合肥地区的洋货,如煤油、棉毛织品、洋烟、洋糖、洋烛等商品源源不断,充斥合肥、上派、三河等市场。同时,洋商行也在万年埠设立了买办处,大量收购农副产品和原材料,廉价收购牛皮、茶叶、鸡蛋、烟叶、麻、各种羽毛等欧美日市场的紧俏物资。而随着中国内地近代化的进程,更多的洋机器经过万年埠,运往江淮之间,运往合肥。可以说,万年埠成为了江淮地区“西风东渐”的重要窗口。

而反过来,西风东渐,也加速了万年埠作为巢湖北岸重要码头功能的提升。1893年,一批沉重的洋设备自万年埠上岸,又经陆路运抵合肥城的府学前街。而在这之前,一条自江宁至汉口的电报线,途经芜湖、安庆拓展到了庐州府合肥县,合肥县第一个电报局——庐州电报局开始营业,营业地址就在府学前街。至1933年又在此设立合肥县长途电话管理处,合肥县第一次拥有了一台40门电话总机。

“商业的繁华,自然带来各类店铺的设立,洋货店、钱庄、当铺……这些都是当时门庭若市的几类商铺。”我们看到,在展馆中,就“复制”了当时钱庄与洋货店场景,以便让参观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万丈高楼平地起,万年埠从一个小小的村落经过时间的沉淀成为一个“千年码头”,从“草屋平房”到现在的高楼林立。“我们以古老的万年埠村落为基点,联合融创集团等单位建设万年埠历史文化展馆,就是想展示巢湖北岸厚重的文化,留住这悠久的历史,让这种历史文化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经济建设。”万年埠街道相关人员说道。

相关阅读